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

《騙海豪情》︰騙人終騙己


雷聲大,雨點小,是《騙海豪情》的最佳形容詞。電影陣容強大,有蝙蝠俠Christian Bale、喜劇女王Amy Adams、去年勇奪奧斯卡影后的Jennifer Lawrence和《失戀自作業》男主角Bradley Cooper,且電影在今年奧斯卡一口氣獲得十項提名,但可惜由於未能做到戲中一直強調的「期望管理」,完場後頗為失望。

整部戲的主軸是「欺騙」,雌雄騙子由小蟻民騙到國會議員、惡名昭彰的黑手黨,無所不騙,不過欺騙手法著實普通(較《非常盜》中出神入化的欺騙手法相差幾皮),官員們和黑手黨大佬們即使起疑心,但最後都憑個「信」字就乖乖上釣,咁都過到骨,難道是七十年代的人特別容易受騙嗎?


電影極依賴大堆對白來製造張力,來掩飾劇本本身的單薄,演員的演技亦挽回不少分數。"People tend to believe in what they believe." 「人們只相信他們想相信的」,是電影的中心思想。現實大概實在太醜陋,人們寧願選擇浸淫在謊言中,由「騙人」昇華至「自欺欺人」。

片首Christian Bale飾演的大騙子Ivring在一面大鏡前小心翼翼塗上膠水,戴上假髮,以掩飾自己的「地中海」;女主角Amy Adams飾演的Sydney為了擺脫原來舞女的悲哀生活,不惜改名換姓,甚至連口音都改變;J. Law飾演的Ivring正室Rosalyn則為了留住老公,以子相脅,更常自我安慰,欺騙自己老公還愛自己。人們說謊,只是為了在黑暗的現實中掙扎求存,僅只如此。


電影的亮點(和高潮)是兩女在廁所攤牌雙罵的一幕。大概自我欺騙的量達到臨界點,雙方都再也承受不了,被迫回到現實,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醜陋和無奈。然而撕破一切的謊言,現實並沒有變得更加美好,結果還是兩敗俱傷。

有人問過我,敞若你活在Matrix的世界,你會寧願當個愚民,快樂生憂地過著「人類」生活,還是選擇當奇諾李維斯,冒著生命危險撕破糖衣包裝?White lies vs reality,或許糖衣實在太美好,很多人(包括我)都未必捨得走出comfort zone捨棄它,寧願選擇回到盒子裡,當個快快樂樂的愚民罷了。

"There must be something he loves, just like perfume that you can't stop smelling even though there's something sour in it." -- Rosalyn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