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血鑽」,根據聯合國的定義,是泛指於第三世界的戰爭區域中開採的鑽石。由於富裕國家對鑽石需求極高,開採鑽石成為一盤利潤極高的生意。爭奪珍貴資源,令非洲長期陷入內戰。家破人亡、血流成河、屍橫遍野,原來只為一顆小小的石頭。
商業片不少得緊張刺激的追逐情節,電影片長兩個多小時,幾乎毫無悶場,快速的剪接,加上緊湊的配樂,讓觀眾長期處於緊張狀態。電影對先進國家帶有強烈的批判意味,Leonardo DiCaprio飾演的鑽石走私犯為自己行為辯護時說︰"Dreamy American girls who want a story book wedding and a big shiny rock, just like the ones they see in the advertisements in your politically correct magazines... I provide a service, the world wants what we have, and they want it cheap."直斥人們購物時,只思考價錢及外觀,卻從無踏出一步,思考貨品來自何方及如何製造,是戰爭是罪魁禍首。
童兵、難民、內戰,統統都是極佳的採訪故事,但當每日都發生,便不再被視為「新聞」。飾演美國報館記者的Jennifer Connelly與記者團深入非洲戰火區採訪,中途與上平民婦孺遭叛軍射傷,在街頭奄奄一息。記者們本能地抓住相機、攝錄機,衝出車外舉機多角度拍攝,但無人曾嘗試伸出援手,站在旁邊充當攝影師混入記者堆的當地人Solomon則疑惑地看著同胞,質疑大家為何只顧拍攝,而非拯救當前垂死的人。新聞工作者時常強調保持「中立」,然而所謂「中立」,實際上是一種立場、一種取態,就是選擇不表態、不介入。「中立」的抽離,有時甚至較有立場者更顯冷酷無情。
有攝影師其後更指,若能拍到亂槍掃射的一幕,畫面將更具爆炸性,為的是滿足人類的慾望。站在方圓幾百公哩的非洲第二大難民營,女記者意味深長地稱,悲慘的事每日都在非洲發生,但人們看過報道後,「得個知字」,大家都麻木了。現在即使電視新聞、報紙均甚少報導第三世界每日發生的內戰、飢荒等,皆因「太多了」,每日都一樣,觀眾gets too bored,需要新鮮感。新聞愈新、愈轟動愈好,也許this is how business works,畢竟報紙需要賣紙,電視新聞亦需要收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