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場前聽說《魔警》是參照06年徐步高槍擊案,加上是林超賢與張家輝黃金搭檔,故對電影抱有頗高期望。可惜電影有兩大致命傷︰一、劇本犯駁處處,且單薄,對人物心路歷程的轉變描繪得不夠深入;二、吳彥祖演技未夠精湛,無力handle此角色,結果令整齣電影慘不忍睹。
電影前段及中段集中火力營造懸疑和緊張感,先有多場林超賢最擅長的街頭駁火警匪情節,後有匪徒「鬼打鬼」內訌情節,最後又發現匪徒首領原來僅是貌似張家輝。但這一切的鋪排其實與「魔」毫無關係。(對於匪徒原來只是「貌似」張家輝這一部分,已經教人看得難受,中式輪迴的戲碼與電影本身的配合很突兀,很難令人信服。)
吳彥祖飾演的警察王偉業的成魔之路,是源於自小被父親灌輸「為人要正直」等等的價值觀,直至父親在一場抗爭中,張家輝飾演的防暴警察在混亂中向他誤擲燃油而被活生生燒死。報復心油然而生,心中的正與邪激烈爭扎下,導致王偉業精神分裂。
也許林超賢今次欲作新嘗試,以最擅長的警匪片,混合心理懸疑元素,野心可大,可惜他道行未夠高、功力未夠深,未能將王偉業內心的正邪爭扎仔細深入地勾勒出來。魔不夠魔,正又不夠正,以致角色唔湯唔水,心理轉折位有點無厘頭。王父經常灌輸正義觀念,與他火爆愛打兒子有何關聯?
第二大致命傷,是吳彥祖本身。他演繹的角色,長期處於近乎瘋癲狀態,角色的心理轉變亦演譯得很平面。暗地出手令匪徒內訌,有何意義?與其內心爭扎又有何關聯?正與邪的爭扎,似乎僅被「邪」淹沒了。
同時以思覺失調為題材的電影,有馬田史高西斯執導的《不赦島》。與《魔警》相比,頃刻立見高下。前者前中後段的鋪排極具層次,同時能營造懸疑感,令觀眾邊看邊剝洋蔥般,教人不寒而慄,到最後真相大白時,更為之一懾。反觀《魔警》,還未夠火喉,令人遺憾。
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
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
《一代宗師》大平反
近年中港矛盾升溫,內地人搶床位、搶奶粉、搶學位,又逼爆火車、地鐵、商場、街道,反而哪兒甚麼時候都人滿為患。部分土豪旅客的確欠缺修養,在地鐵車廂聲大大,行路不睇路,拖個喼都要碌死人,加深港人對內地的怨恨和反感。受負面情感影響,不少港人變得神經兮兮,認為大陸甚麼的衰,有乜就鬧咗先算。
早前橫掃香港金像獎十二獎的《一代宗師》就成為新鮮滾熱辣的箭靶,受萬人圍插,原因大致有二︰電影是中港合拍片,非純港產片,以及拿太多獎了。
客觀來說,中港合拍片的確是個大趨勢,本港市場日益萎縮,加上搜狐、風行等內地網上影視頻道像雨後春筍般湧現,網民只要按粒制便可輕輕鬆鬆安坐家中嘆電影。電影畢竟是盤生意,除了講夢想,還要腳踏實地講錢講票房。抒情小品固之然難以發圍,但就連大片亦賺不了幾個錢。隨著CEPA落實後,不少香港電影人都窺視著內地這塊龐大的肥豬肉,紛紛北上掘金。
合拍片雖有相當多限制,如任何在內地放映的電影必須經嚴格審查,不少電影人為了過骨,都會「落刀」,以致電影失去了本土味道。不過整體來說,合拍片本應非問題,畢竟有資源,才能有機會拍得一齣好戲,而事實上不少合拍片都不乏水準,如《桃姐》及《春嬌與志明》等,即使連今屆金像獎呼聲極高的《激戰》亦是合拍片。
《春嬌與志明》和《桃姐》均在本港大獲好評,為何《一代宗師》卻因「中港合拍片」而備受唾罵呢?
也許是王家衛的電影,本身入場門檻較高。他手下的電影極具有深度和韻味。若入場只為輕鬆一番,王大導的電影就顯得沉悶和難明。同是葉問,甄子丹的《葉問》是大眾化的商業片,而王家衛的《一代宗師》則昇華至一件藝術品。
《一代宗師》每口場景、每個鏡頭、每套動作,均經過精心設計,沒有多餘水份,非常唯美,同時亦顛覆了觀眾對武術片的認知。武術講求剛柔並重,既是剛陽,同是含蓄,而王家衛拿捏得恰到好處,既有打鬥的剛陽味,同時將打鬥場景拍得相當內斂,將重點放在武術的「宗旨」而只非「動作」。最令人深刻的,是戲中葉問與宮若梅在金樓中對打的場口,拍得尤其精彩。
至於章子怡,個人認為現實生活中的她並不甚討好,但並不能因此而抹殺她在戲中的付出和表現。與其說葉問是《一代宗師》中的主角,倒不如說是宮若梅(章子怡飾)的人物傳記,戲份還比梁朝偉多,而對她心路歷程的描繪和刻畫亦較細膩。
有批評指章子怡在戲中只懂抿唇,成碌木咁。畢竟宮若梅的角色性格是外冷內熱,且高傲不服輸,為了一報父仇,甘願削髮入道,終生不嫁,而章子怡則能恰如其份地將這份「剛」與「柔」演繹出來,教人看得唏噓。
《一代宗師》唯一值得挑剔的地方,是將一綫天的戲份刪減得像可有可無,甚至令人看得一頭霧水。看過編劇徐皓峰的訪問後,得知他其實是想將葉問、宮二和一綫天三位武術人(宮二和一綫天屬純虛構人物)作比對,不過一綫天的戲份實在少得可憐,令人難以細嚼當中的關聯。
若電影本身實力超班,為何會出現「拿得太多獎」的批評?若金像獎評審是以得獎數目作評分標準,《一代宗師》拿了五個獎,不如分啲比《激戰》及《殭屍》,難不成是配票?
的確,在合拍片的洪流下,香港人亦希望如《狂舞派》般的純港產片能為港爭一口氣,但願賭服輸,《一代宗師》的確屬高水平之作,唯有寄望香港電影人能繼續努力,製作出同樣高水平的純港產片。
早前橫掃香港金像獎十二獎的《一代宗師》就成為新鮮滾熱辣的箭靶,受萬人圍插,原因大致有二︰電影是中港合拍片,非純港產片,以及拿太多獎了。
客觀來說,中港合拍片的確是個大趨勢,本港市場日益萎縮,加上搜狐、風行等內地網上影視頻道像雨後春筍般湧現,網民只要按粒制便可輕輕鬆鬆安坐家中嘆電影。電影畢竟是盤生意,除了講夢想,還要腳踏實地講錢講票房。抒情小品固之然難以發圍,但就連大片亦賺不了幾個錢。隨著CEPA落實後,不少香港電影人都窺視著內地這塊龐大的肥豬肉,紛紛北上掘金。
合拍片雖有相當多限制,如任何在內地放映的電影必須經嚴格審查,不少電影人為了過骨,都會「落刀」,以致電影失去了本土味道。不過整體來說,合拍片本應非問題,畢竟有資源,才能有機會拍得一齣好戲,而事實上不少合拍片都不乏水準,如《桃姐》及《春嬌與志明》等,即使連今屆金像獎呼聲極高的《激戰》亦是合拍片。
《春嬌與志明》和《桃姐》均在本港大獲好評,為何《一代宗師》卻因「中港合拍片」而備受唾罵呢?
也許是王家衛的電影,本身入場門檻較高。他手下的電影極具有深度和韻味。若入場只為輕鬆一番,王大導的電影就顯得沉悶和難明。同是葉問,甄子丹的《葉問》是大眾化的商業片,而王家衛的《一代宗師》則昇華至一件藝術品。
《一代宗師》每口場景、每個鏡頭、每套動作,均經過精心設計,沒有多餘水份,非常唯美,同時亦顛覆了觀眾對武術片的認知。武術講求剛柔並重,既是剛陽,同是含蓄,而王家衛拿捏得恰到好處,既有打鬥的剛陽味,同時將打鬥場景拍得相當內斂,將重點放在武術的「宗旨」而只非「動作」。最令人深刻的,是戲中葉問與宮若梅在金樓中對打的場口,拍得尤其精彩。
至於章子怡,個人認為現實生活中的她並不甚討好,但並不能因此而抹殺她在戲中的付出和表現。與其說葉問是《一代宗師》中的主角,倒不如說是宮若梅(章子怡飾)的人物傳記,戲份還比梁朝偉多,而對她心路歷程的描繪和刻畫亦較細膩。
有批評指章子怡在戲中只懂抿唇,成碌木咁。畢竟宮若梅的角色性格是外冷內熱,且高傲不服輸,為了一報父仇,甘願削髮入道,終生不嫁,而章子怡則能恰如其份地將這份「剛」與「柔」演繹出來,教人看得唏噓。
《一代宗師》唯一值得挑剔的地方,是將一綫天的戲份刪減得像可有可無,甚至令人看得一頭霧水。看過編劇徐皓峰的訪問後,得知他其實是想將葉問、宮二和一綫天三位武術人(宮二和一綫天屬純虛構人物)作比對,不過一綫天的戲份實在少得可憐,令人難以細嚼當中的關聯。
若電影本身實力超班,為何會出現「拿得太多獎」的批評?若金像獎評審是以得獎數目作評分標準,《一代宗師》拿了五個獎,不如分啲比《激戰》及《殭屍》,難不成是配票?
的確,在合拍片的洪流下,香港人亦希望如《狂舞派》般的純港產片能為港爭一口氣,但願賭服輸,《一代宗師》的確屬高水平之作,唯有寄望香港電影人能繼續努力,製作出同樣高水平的純港產片。
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
《美味情書》︰飯盒傳情
片長105分鐘的電影小品,完場時疑惑聲四起︰「完咗啦?」、「即係點呀?」、「冇結局嘅?」⋯⋯大家仿佛早就認定,無論大團圓又好、悲天憫人又好,每齣戲必須擁有一個結果才叫完美。人生如戲,戲如人生,人生從來不會有happily ever after,《美味情書》來個「開放式」結局,即是沒有結局,反正每個人的結局都是死亡,唯一不同是大家活著時,每人會隨著各種際遇而擁有著不同的故事而已。沒有了「飯盒傳書」,男主角Fernandez繼續飄浮,努力尋找人生的意義,女主角Illa則繼續當個為丈夫而活的主婦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彼此營營役役地度過此生。
當生活被現實蠶食,每天起床、工作、吃飯、工作、睡覺,然後翌日、大後日、每日重重覆覆地跟隨這個沉悶的生活模式,為的可以是錢、樓、車、家人、自己,反正是一堆需要「生存」的理由。有天你翻開報紙,看到甲某毅然辭職,獨自來個working holiday,周遊列國,環遊世界;另一天你打開電視,發現乙某放棄高薪厚職,跑去當無國界醫生,拯救處於水深火熱的難民。當下你不禁心動,想想自己也很想跳出井口,背上背包,北上冰島看看北極光,西到不丹吸收快樂靈氣,再南潛大堡礁,親親熱帶魚兒,然後東走布達佩斯,站在鎖鏈橋上多瑙河,多麼的浪漫、多麼的震憾!
一秒鐘後,你頃刻發現,枱頭仍放著一堆待處埋文件,再想想還有三十年還款期的新置物業,還有孤獨的雙親,重重的枷鎖提醒著你︰「還是放棄吧!」
在印度的父系社會,大男人主義橫行,女性只能當代替品,為男人而活。即使Illa發現丈夫有外遇,心中如何怒火中燒、如何想憤然攤牌,殘酷的現實告訴你︰你還是乖乖當一個只會煮飯的主婦吧。懦弱?也許人類是被自己設定的框框,自願地把自己牢牢地鎖住了,畢竟有多少人有本錢甘願捨棄一切,像《發夢王大冒險》中的Walter Mitty般勇敢地離開comfort zone,爭取所謂的自由?
本人沒有看過太多印度片,對印度片的印象還停留在《一百萬零一夜》、《在死不離三兄弟》等載歌載舞式喜劇,《美味情書》清新脫俗,導演適量地加入不少笑位,以輕鬆感人手法帶出人生沉重的議題,笑中帶淚,兩位演員亦演得到位,屬年度驚喜之作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